待到棕葉飄香時
魯 虹
兒時,我印象最深的一首童謠便是母親教會我的“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碑敃r和我同齡玩伴經(jīng)常會在游戲玩耍間,傳唱這首童謠。令我們更開心的是過傳統(tǒng)節(jié),尤其是端午,忙農(nóng)活,吃好吃的,玩好玩的。 小時候我也是個多疑的孩子,總會問母親端午節(jié)為啥吃粽子,母親說那是我國歷史上保留下來的傳統(tǒng)習俗了,據(jù)說是為了紀念當時沉緬于亡國之痛而投汩羅江自殺的愛國詩人屈原,同時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把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后,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這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入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不過我們南方人一般喜歡用箬葉即粽葉包粽子,粽葉是天然生長綠色食品,并且年年可采,季季可收,非常方便。
現(xiàn)在每逢端午節(jié)雖然單位里也有分粽子,而且賣粽子的商鋪也是遍地開花,比如本地縣前頭湯圓店的粽子、嘉興五芳齋的粽子,還有全國品牌連鎖形式的桂新園、歐麥等,但我感覺卻很難吃到以前的味道,尤其是那種晚稻谷燒的灰湯粽,晚稻谷燒的稻灰,即灰湯,浸泡糯米 ,糯米的顏色變?yōu)樽鼗疑胪该,然后用粽葉包粽時再添點輔料,喜歡吃甜加紅棗、紅豆、金絲蜜棗;喜歡吃咸可以加點咸鴨蛋或腌制的咸肉、板栗等,這樣子做出來的粽子甘美滋潤,滑爽不膩,色香味俱佳,風味獨道,非常好吃,吃了還想吃。
同時我也感覺現(xiàn)在孩子過節(jié)沒有以前快樂了,我感覺以前過端午節(jié),家里老少齊聚一堂,然后祖母會給我們這些小輩們每人做一串用紙板和毛線編織成顏色各異的三角粽子掛件,掛在胸前,然后我們大家會比撞雞蛋,爭搶粽子吃,別提有多高興……
我時常在夢里還會想起,在那個遙遠的縣城,某個夏天的早晨,母親去收割稻谷,燒灰湯,淘糯米,切豬肉,忙忙碌碌;我們著急、我們喜悅、我們在翹首等待母親的粽子,一窩香噴噴的“柴鍋”粽子燒開時,我們嘴里嘗到了甜頭,那不僅是粽子的香,更是母親的愛,我感懷在那艱難困苦的歲月里,母親勤勞雙手帶給我們的愛。
大前天,已六旬出頭的母親,突然光顧我的家門,給我拎來了滿滿一打灰湯肉粽,我握著母親的手,淚眶浸濕,母親還笑著說:“我是給小孫子吃的,小孩子,快過端午,圖圖節(jié)氣”。正如老舍先生所言,有母親的孩子便可以多點孩子氣,多點快樂,母親不但把快樂給我,還把她的快樂延續(xù)到我的下一代,愛無止息!